1. 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,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,樹立為生產服務的觀點。
2. 負責對現有供應商所供材料進行品質,交期,價格,服務,信用等因素進行定期評價考核,確保物料的正常供應。
3. 根據
采購申請單下推
采購訂單,以傳真或電郵的方式跟供應商簽訂
采購合同,要求其對訂單上的
采購數量及交貨日期、單價等相關信息進行確認。待供應商確認回傳公司后,需要對
采購訂單進行存檔保存。如果供應商對訂單的交貨時間或數量等相關信息存在疑問,需要更改
采購訂單,在請示后,得到批準方可執行。
4.
采購訂單如在執行期間需要變更,撤消,圖紙更新時,必須和供應商及時溝通,確保供應商提供物料能夠完全達到公司的需求。
5. 負責跟催
采購訂單的到貨情況。臨近交貨期的前三天,提前跟供應商溝通,確認供應商的
物流渠道,以便能夠及時掌握
物流動態。供應商分批次交貨的,要確認每一次的交貨數量和時間,不間斷跟催,直至整個訂單的完成。如果供應商不能按時交貨的,則還需要供應商提供訂單推遲交貨的原因,和具體推遲交貨的名稱,數量和日期。
6. 負責物料的驗收及入庫。物料到達公司后,根據實際情況,可以直接入庫的物料及時索要入庫單據;需要質檢的物料,將物料放在待檢區待檢驗完畢合格后要求
倉儲部及時開具入庫單。如果物料數量或型號不對,及時和供應商聯系,得到對方的確認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7. 負責對質檢不合格物料的處理。 物料在質檢部門檢驗不合格時,及時與質檢部或技術部溝通,是否能夠讓步接收,通過特采的方式留用。如確認不能使用,聯系供應商,進行退貨或換貨,并要求供應商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后續的解決方案和措施,在得到批準后方可繼續
采購。
8.
采購訂單完成后,及時和供應商核對,并要求供應商及時開票。收到發票后和入庫單據整理好簽字審批后交給
財務人員入賬。
9. 根據
采購合同約定的付款條件,要求
財務人員及時把貨款付給供應商。如果不能及時支付貨款的,應該提前告知供應商情況和推遲的時間。
10.不斷開發新的供應商渠道,了解其相關信息:品質標準、價格條件、付款方式、最低定購量、交貨周期、包裝要求、是否提供票據、退換貨條件、可否提供樣品等。待確認后,上報獲批后進行物料的試樣,做好試樣
產品跟蹤表記錄。
關鍵考核指標:
1.
采購計劃的達成率;
2.
采購及時率;
3.
采購質量合格率;
4.
采購成本的降低;
5.新的合格供應商的開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