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工藝工程師在
產品從
設計到生產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其主要崗位職責:
1.
產品設計工藝性審查:在新
產品設計(或老
產品改進)階段,深度參與其中,運用專業知識對
產品結構
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工藝性審查。從
生產制造的可行性、便利性、經濟性等多維度出發,對
設計圖紙中的尺寸公差、形位公差、材料選擇、零部件結構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,確保
設計方案既滿足
產品性能要求,又符合生產工藝的實際需求。
2.工藝方案規劃與制定:依據
產品設計要求和企業生產條件,精心規劃
產品的整體制造工藝路線。針對不同的生產批量和
產品特性,制定個性化的加工工藝方案,涵蓋零部件的加工方法、加工順序、裝配工藝等關鍵環節。例如,在加工復雜機械零部件時,合理確定粗加工、半精加工、精加工的工藝步驟,以及各工序所采用的設備、刀具、夾具等工藝裝備。
3.工藝文件編制:負責編制詳細、準確的工藝文件,包括工藝規程、作業指導書、檢驗規范等。工藝規程明確各工序的操作步驟、加工參數、質量標準等內容;作業指導書則以圖文并茂的方式,為一線操作人員提供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;檢驗規范規定了
產品在各生產階段的檢驗項目、檢驗方法、檢驗標準及合格判定準則,確保
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。
4.工藝裝備
設計與選型:根據工藝方案,進行專用工藝裝備的
設計工作,如夾具、模具、量具等。在
設計過程中,充分考慮工藝要求、生產效率、操作便利性等因素,確保工藝裝備能夠高效、準確地輔助
產品生產。對于標準工藝裝備,依據實際需求進行合理選型,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,降低
采購成本和庫存成本。
5.生產現場技術支持:深入生產一線,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工藝技術問題。當生產現場出現加工質量不穩定、設備故障影響工藝執行等情況時,迅速響應,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分析診斷,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,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。
6.工藝改進與優化:持續關注行業內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生產方法,結合企業實際生產情況,積極開展工藝改進和優
化工作。通過對生產
數據的統計分析,找出工藝過程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,運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進行改進,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提升
產品質量。
7.參與新
產品研發:在新
產品研發項目中,作為工藝技術方面的核心成員,全程參與項目的各個階段。從
產品概念
設計階段開始,就為
產品設計提供工藝可行性建議,確保
產品設計具備良好的可制造性。在
產品試制過程中,負責工藝驗證和調試工作,及時發現并解決工藝問題,為新
產品的順利量產提供有力保障。
8.
培訓與指導:負責對一線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工藝知識和技能
培訓,使其熟悉和掌握新
產品的工藝要求、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。通過現場指導、技術講座等方式,提高員工的工藝水平和操作技能,確保工藝文件能夠得到準確、有效的執行。
9.與
其他部門協作:與研發、
設計、質量、
采購、生產等部門保持密切溝通與協作。與研發、
設計部門協同優化
產品設計;與質量部門共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;與
采購部門合作保障原材料供應;與生產部門配合確保生產計劃順利實施,從而推動整個生產
運營的高效進行。